未来有我!重庆青年科学家为科技创新注入青春力量
6月22日,由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青团重庆市委、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重庆英才讲堂“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重庆市青年科学家专题报告会”在渝州宾馆举行。
专题报告会上,来自市内的7名青年科学家聚焦基础研究、大数据智能化、先进制造、生命健康、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讲述他们自觉践行科学家精神、坚持“四个面向”,把论文写在巴渝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伟大事业中的生动故事。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
刘小康 重庆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二级教授
丈量梦想的精度
没有案例可模仿,他们就称自己为拓荒人;没有经验可借鉴,他们就一天天负重前行;没有理论可参考,他们就将梦想命名为“时栅位移测量技术”。刘小康和他的团队几十年如一日,钻研机械量精密测量、智能仪器与微纳传感理论与技术,实现了用时间的标尺去测量空间、丈量梦想的精度,为纳米时栅技术的应用做出了应有贡献。
付晓君 中电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模拟集成电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员
我有一颗中国芯
“老一辈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而我们,愿意做每颗芯片上最细小的那个针脚。”
科技是国之利器,芯片是科技之魂。一张小小芯片,足以改变未来科技的走向。为此,付晓君和团队在造就中国芯的道路上协同攻关、突破重围。
2022年4月7日,长四丙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成功将高分三号03星送入预定轨道。这颗卫星能够敏锐捕捉高分辨率SAR图像,为我国海洋开发、陆地环境资源监测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当指挥部宣布发射成功那一刻,付晓君忍不住流泪了,他说:“我们沿着前辈攻坚克难的足迹,夜以继日研发的关键集成电路,此刻也正随着卫星翱翔苍穹。”
王 斌 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人民军医就应该一辈子为人民
“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必将再披战袍、逆行出征。因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是所有人民军医一辈子的责任与担当。”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袭,作为和平年代的军医,王斌毫不犹豫递交了“请战书”。在新年的钟声还未敲响时,他和战友们便赶到了武汉。没有丝毫犹豫,做好防护措施后,王斌和团队一起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经过连续奋战、反复研究,他们的成果,最终全文纳入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并向世界卫生组织推荐。
王斌说:“我是一名军医,是一名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要始终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祖国利益至上,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黄桃翠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油菜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把科技的种子播撒进幸福的大地
“从‘庆油’系列到‘晶油’系列,再到如今的‘庆康’系列,我们手中的油菜种子越攥越紧,油瓶子里的中国油也越来越多。我和团队没有止步,因为我们的目光锁定在十年、二十年后的百姓所需。我相信,当我们像孕育生命一样孕育种子,这片深情的土地就一定能开出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花海!”
一粒油菜种子会开出什么颜色的花?一般是黄色的。而黄桃翠和她的团队让油菜花开出了五颜六色。几碗菜籽才能榨一碗油?通常是三碗。而他们把“三碗菜籽一碗油”变成“两碗菜籽一碗油”……
为种源自主可控,为中国人端牢中国饭碗,黄桃翠和团队提交了一份科技创新答卷。
“庆油1号”通过国家审定,“庆油3号”创造中国油菜含油量最高纪录,“庆油8号”再次刷新纪录。近10年,黄桃翠和团队研发的品种,占据了我国油菜高含油量的前三甲。黄桃翠用自己的科研经历告诉人们,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十多年来,她奋斗在提高油菜出油率的科研一线,把油瓶子拎在了中国人自己手上。
胡晓松 重庆大学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专职副主任、教授
让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领跑全球
“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研究20年,我们一直在奔跑,目标是让中国的新能源动力电池跑得更快、更久、更安全,并领跑全球!”
对新能源动力电池研究而言,实验室的数据只是基础,要想验证电池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就必须接受多种极端条件的考验。
从漠河到吐鲁番、从阿里到呼伦贝尔……胡晓松和团队率先研发了“锂离子动力电池最优充电算法”和电池阻燃技术,通俗地讲,就是把新能源车续航里程和剩余电量的估算误差控制在2%—3%以内,同时又让电池更安全,可以为乘客增加更多的“生命时间”。目前,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扎根新能源动力领域20年,胡晓松用青春为新能源赋能,努力让中国的新能源动力电池领跑全球。
邹 懿 西南大学药学院研究员
小分子大世界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达到!假以时日,我们这些从事合成生物学研究的科研团队,一定能提供全新方案,破解人类社会面临资源与环境不足带来的重大挑战。无数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一定能以更多的原创新成果,撬动未来‘大世界’!”
从2002到2017年,邹懿先后完成了制药工程、药学、微生物学、化学四个学科的学习,最终选择在从事合成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
重庆有着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和蔬菜水果产区,但是各类传统农药的大规模应用,不可避免会伤害这个天然的“生态宝库”。为此,邹懿将目光锁定在如何利用绿色生物农药保护绿水青山上。
为将农药合成的化学过程转化为自然的生物过程,邹懿和团队一起对上百种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深入挖掘,形成了几千页的实验记录,从中认真筛选具有显著抗虫活性的基因合成片段,对其合成机制开展系统研究。通过基因敲除和基因重组等手段,在这些微小的基因片段上做精准的“嫁接”手术,最终制备出对人类有用的小分子绿色生物农药。
目前,邹懿和团队已在绿色生物农药的酶学合成机理和微生物高效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他说:“我选择坐热‘冷板凳’,努力让‘小分子’的力量推动‘大世界’的运行。”
韩花丽 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综合能源系统集成中心总经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做时代的捕风者
“捕自然之风,把四季阵风转化为奔涌电流;捕科技之风,为国家新能源事业发展注入创新动能;捕智慧之风,在中国创造的新征程中书写人才之歌!”
2008年,重庆启动第一个风电场建设,要在武隆的6.6平方公里区域安装55台风电机组。为了勘查现场,韩花丽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穿梭在比人都高的灌木丛中,逢山开路、披荆斩棘。虽然经历艰辛但结束了重庆无风力发电的历史,小小的风场满足了10万家庭用电需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5万吨,为重庆能源结构转型插上了绿色的翅膀。
随着技术水平提升,他们又有了新的目标。重庆虽然不临海,但这阻挡不了韩花丽和团队进军海上风电的雄心。潜心钻研四五年,他们成功开发出风轮直径171m的5MW海上风电机组,发电量更高、成本更低,使中国长江口以北的大量海域,具备了开发风电的价值。
从2006年起,韩花丽开始与风“结缘”,想方设法捕捉它、研究它、利用它,努力为能源结构转型插上绿色的翅膀,为国家新能源事业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重庆英才讲堂主办方介绍,“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重庆市青年科学家专题报告会”是深入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市委人才工作会议部署,助力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地、产才融合示范地、青年人才荟萃地,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的实际行动。
专题报告会有利于在全市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青年科技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进一步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良好环境,持续优化近悦远来人才生态,为书写重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提供人才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防控小贴士
来源:重庆发布